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
作者: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27日

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长读到了一篇文章。说是一个6岁的美国女孩跟爸爸一起出门,开车的爸爸在半路突然心脏病发作,女孩一人跑出一公里多,终于截到一辆汽车,救了爸爸一命。这位家长为试试自己8岁女儿的能力,在突然鼻子出血的情况下,让女儿向身旁来来往往的行人要点手纸擦一擦,女儿却手足无措,不敢张口。

这位家长逢人便说,中国的教育,培养出的孩子没有能力。真的是这样子吗?我以为不尽然。如果那位家长平时就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放手给孩子尝试和实践的机会,不是把独生女儿捧在手心里,大概情况就会不同了。但这也提醒我们家长,不要做孩子的“保姆”,事事代劳,亲历亲为,要敢于放手,给孩子们尝试的机会。

女儿8岁那年,在超市门口,我第一次给了女儿15元钱,让她自个儿拎着购物篮走进了时代超市,然后让她自己采购、付款。以后每隔半个月我会带她去一次,让她自己购一次物。9岁开始,女儿上街购买自己的物品已经不需要我做母亲的陪同而顺利完成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购物中,女儿学到了好多东西。记得第一次,女儿挑好东西直接提着篮子出来了,后来是在营业员的引导下到收银台付了款;第二次,女儿所购的物品超出了我给的钱,不得不把所购物品的价格再核算一次;第三次,女儿没有把散装的食品经过划价就直接来到了收银台,结果又得提着篮子进去划价;第四次,在收银台付款时,女儿突然发现面包的包装袋已经破了,又回去重新调换……在购物中,女儿学到了购物的一般程序,了解了商场里的各种物品及价格,还学会了怎样合理地使用手中的钱,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她的购物篮里竟然会经常出现她奶奶和我们做父母的喜欢的东西,照她的话说:“你们每次买东西总想着我,我也得想着你们才对呀!”

女儿10岁那年,我们搬进了六楼的一个套间,从一楼到六楼的99个台阶就成了我们二单元居民的公共场所。上下楼间,女儿多次看到三楼的婆婆在打扫楼梯。一次女儿好奇地问:“妈妈,打扫楼梯每个月有多少钱?”“一份钱也没有,那是婆婆义务做的。什么时候有空我们也得打扫打扫。”一个星期天,女儿做完作业对我说:“妈妈,我想去打扫楼梯!”“好呀!”我欣然应允。此后,女儿只要看到楼梯脏了,就会拿着扫把、畚箕主动去打扫。在楼里邻居的赞扬声中,女儿品尝到了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去年暑假,女儿的语文老师布置了十来篇的作文,女儿整整写了一本作文本。我见女儿平时喜欢看作文书,于是就向她建议,把她的作文也制作成一本作文集。女儿高兴地同意了,她打字、排版、插图、设计封面忙得不亦乐乎。新学期开始了,她的作文集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羡慕,她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今年暑假,她又把自己暑期作文整理成了一本作文集。

……

放手,给了孩子一次次尝试的机会。在尝试中,孩子体验到了失败的滋味,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孩子在尝试中不断地成长。

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在西方国家中是出了名的,其中值得总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家长普遍为孩子提供种种尝试的机会,因为他们明白一个浅显却普遍被许多人所忽视的道理——没有足够的尝试,就不可能有最后的成功。

德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舒马赫在对那些不愿为幼童提供尝试机会的家长的心理作分析时指出:

首先,有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年轻母亲,总认定“全面”照顾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事事处处总想“包办代替”。殊不知这么一来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长此下去孩子不仅可能手脚笨拙,而且还可能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丧失宝贵的自信心,对今后的生活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不少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他们往往不现实地要求孩子“一蹴而就”,而在孩子出现挫折时便强迫孩子放弃努力

此外,也有的家长对孩子尝试各种事情的“标准”要求过高,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最后就往往索性完全由自己代劳,还认为这样反而省事、省时、省心

德国儿童教育专家威茨格则提醒家长说:要让孩子的尝试取得成效,还必须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注重各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并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们各自的兴趣喜好以及心理需求。他还特别强调,孩子的种种尝试必须出于自愿,勉强或强迫只会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