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工作汇报
作者: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0年1月2日

推进重点  发展特色  提升水平

——武宁路小学2019年度德育工作汇报

武宁路小学依照《德育工作要点》,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核心理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等举措,推进重点项目,发展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

一、文化育人——建好“一面墙”,让孩子说说心里话

面朝东新路的一面围墙是学校打造的“童心说话墙”。设立的最初是为了鼓励孩子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校便把这一面原本没有生气的围墙布置成了可以“说话”的墙。孩子们可以把心里话写在墙上,接送孩子的家长、上下班的教师、来往的路人都能瞧见,无形中放大了学生的声音,放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架起了学校携手学校、携手家庭、携手社会共创孩子们快乐生活的桥梁。

到2013年,“说话墙”走过了十年,学校不断推陈更多的功能,不仅将它打造成了一面会讲校园故事的“说话墙”,更派生出“听说话墙讲故事”的校园主题活动。取武宁路小学的谐音,打造了“小武、宁宁、lulu、晓晓、雪儿”五位故事的主人公,广泛征稿,以期刊连环画的形式,演绎真实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故事。今年以“爱国、诚信、友善、文明”等主题汇编而成的校园动人轶事,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师生交往的温馨轶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价值,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更多的故事是学校的精神、是学校的文化、是学校民主教育的追求……建好“一面墙”,它是一块浸润校园文化的阵地,是一架沟通学校社会的桥梁,更是一份承载教育民主的追求。

二、活动育人——点亮“一个梦想”,让孩子从小立志向

无意间听到学生说他的梦想是能救助许多流浪猫。欣赏之余,老师们不禁开始思考现在的孩子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习爷爷在“六一”时寄语少年儿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靠当今的一代更靠下一代。到了2020年、2035年、2050年时值这些孩子少年、青年、壮年,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们从小立志实现梦想呢?

思索间@dream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他是梦想导师的化身走进了校园。首先,通过开展梦想德育课程让孩子认识梦想的力量,唤醒孩子内心的渴望,他们纷纷写下了珍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个梦想。有的孩子说想做奥特曼;有的孩子想要登上月球;还有的孩子希望能去非洲帮助那里的孩子……

接着,@dream给孩子们写了回信。31位青年教师便是@dream背后的导师团,他们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细读孩子们的信件,亲手为每一个孩子撰写了独一无二的专属回信,800多封信,800多颗纯真的心。

或许,一封用心的回信真的能呵护并帮助孩子们实现他们心中最初的梦想。毕竟,再小的梦想,也有萌芽的一天;再大的梦想,也有实现的一天!

三、品牌育人——树好“一个品牌”,让孩子看看大世界

每年儿童节,“快乐六一任我行”是学生探访家乡变化,探寻祖国发展的品牌实践活动,也是继承了学校开架式教育的理念,把学生实践体验活动从校内小天地延展到校外大社会的的一项重要教育举措。从”出点子去哪儿玩”到”出行线路规划、做游玩攻略”,都是孩子们说了算。每年六一,武宁路小学的孩子们都会扬着队旗在老师的带领下探访自己心仪的目的地——郊区农村、地震馆、汽车博物馆等,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儿童节。

如今,学校对“六一任我行”进行了改版升级,每年结合德育特色活动,学校提出研学主题,再由爸爸妈妈带领孩子选择相关的研学目的地。当“儿童节”撞上“双休日”,或亲子游或家庭组团游,完成一次带着任务单牵手看祖国的研学旅行。

今年六一,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探寻河湾文化、更全面地品悟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学校针对中国境内“七大水系”,选取了30个沿河城市,开设了《河湾游,齐步走》研学活动课程。课程包括行前指导、研学实践和交流反馈三大板块。30个目的地,30节研学指导课,老师从河湾、建筑、地理、人文、戏剧、动植物、美食等方面指导孩子设计“研学任务单”,帮助孩子理解“锦绣河湾”。孩子们通过探究式学习,初步感知了河流、生命、文化三者间的基本联系,并在“研学任务单”的驱动下,收集信息,规划行程,设计任务,为出行做好充足准备。研学实践后,学生们带着完成的“研学任务单”再次回到课堂,对自己的行前攻略进行回顾和修正,对自己沿途的所见所得进行梳理,在与老师和同伴的交流中形成自己的“研学小报告”,完成研学旅行最后一站。

四、协同育人——用好“一个app”,让家长亲亲自家娃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方式也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利用好新媒体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加强家校合作的针对性一直是我们思考实践的方向。学校已有的校园网,主要负责播报和宣传学校的一些活动情况,包括大型节日活动、升旗仪式内容、通知等等;学校微信平台订阅号则分成“武彩•分享”、“武彩•聚焦”等几大板块,展现武宁路小学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班级而言,班级微信群、班级公众号同样用来告知班级里的新鲜事。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家校沟通的形式,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育中来。为了让每一个家长都可以随时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进程,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建设,学校完成了“花儿朵朵”信息化校园评价app的开发,利用大数据收集与分析,进行课程过程化管理。课上,老师通过扫描学生的卡片对学生进行实时课堂评价,课后,可以在app中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课外评价。在“花儿朵朵”评价app中,除了学科类的评价还有行为规范评价、566课程评价等德育活动类评价,参与评分的除了任课老师还有班主任以及活动负责老师等,而评价的结果会实时通过APP通知推送给家长,爸爸妈妈对于自己孩子的表现可以及时知晓。学期末,学生可以根据获得的花朵数兑换自己心仪的学习用品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利用新媒体技术最终是为教育服务,我们不断开发完善app的功能,是为打破家校沟通的壁垒,帮助家长关注、参与孩子成长过程,紧密与学校甚至是和自己孩子的沟通。

五、管理育人——做好“一批研究”,让教师学学心不慌

坚持科研兴队、实行课题带动是促进德育工作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积极开展项目研究任务,以课题促发展。在两年的时间里,由俞芳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室领衔完成的《校本少先队活动课程决策机制的实践研究》在科研中收获专业的发展。结合课改精神,结合少先队改革精神,两年来,工作室对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做了决策方面的思考与探索。基于少先队活动课的6种形式,建立了一套有助于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使其具有科学性的决策机制;并对少先队活动课程决策机制有序执行的条件和策略进行了探索,形成了“怎样决策—谁来决策—决策什么”的程序。在项目研究的驱动下,学校成立了少先队活动课程管理委员会;构建了少先队活动课程决策组织机构;划分了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决策权限;规范了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决策程序;确立了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决策方式等。

青年教师也在积极尝试投入课题研究。青年班主任李佳老师进行了《小学一年级新生安全教育指导手册》编制与有效运用的研究,意在教会一年级新生认识校园生活中的规章制度,了解一些需要知道的安全知识并学会正确应对潜伏在校园中的危险,使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同时,学校的综改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践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探寻提高学科德育功能的途径,梳理了学科德育的操作路径,建立了全员德育的机制,建全了科学评价机制。《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家校合作》课题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乐于使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延伸到了课后,延伸到节假日,延伸到校外各个角落;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教育教学的空间拓展到了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