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责任督学月重点工作报告书(2017.10)
作者: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10日

普陀区责任督学月重点工作报告书

学校武宁路小学报告时间2017.10.25        

内容

项目

违规事件具体内容

整改解决情况


当场解决

协调解决



1



2




3




4




学校亮点工作




一、学校德育建设和五大学堂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

武宁路小学离苏州河咫尺之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上海的第一座苏州河环保主题公园——梦清园就在学校周边,园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他们开展亲近母亲河活动提供保障。学校德育处有具体方案和操作措施,能全面动员组织安排各年级学生参与,效果良好。

1、在建设“普陀五大学堂”德育的课程中,形成了规范化、系列化的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有《环游苏州河    摇到“外婆桥”》——苏州河桥梁博物馆;《“小龙人”的红色经典之旅》,引导学生了解普陀区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商标火花收藏馆、长风景畔乐乐派》,了解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上海火柴厂原址;其中《走进梦清园,亲近母亲河》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为营造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的优美环境多作贡献。

2、他们有效开发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等资源,通过学科渗透、实地参观、主题探究、交流沟通等形式,借助快乐活动日平台,以短课程的形态开展活动。一是了解苏州河,初步了解苏州河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的轨迹。二是走进苏州河,进一步获知苏州河水受污染的原因及苏州河治理的成效。三是热爱苏州河,能用说说、写写、画画等形式描绘苏州河、赞美苏州河、畅想苏州河。

3、通过信息收集、知识传授以及基础型课程学科知识点渗透等,帮助学生了解苏州河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的轨迹,提升其综合科学素养;通过自由组建小队,实地探访梦清园主题环保公园,引导学生走进苏州河,并能运用任务书驱动、观察分析、主题探究、交流探讨等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通过朗诵、写作、小品、绘画、演唱、舞蹈等表演方式表达对苏州河的情感,对母亲河的赞美,形成多样化的、具有多学科功能的学习环境。

4、他们以自评、互评、教师评,成果评选“最佳小研究成果”,并给予一定奖励的形式,突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实施榜样引领、激活全盘的教育作用。此外,还将学生制作的展板、电子小报、环保倡议书等在校园橱窗、校园网站、校刊上发表,即作为评价的手段之一,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

二、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建设工作

童心说话墙(即学校文化墙)是武宁路小学德育品牌。他们创设了以“说话墙”为代表的载体。给孩子一个说话的地方,让孩子说话;给孩子一个说话的地方,让教师、家长、社会倾听孩子说话;让孩子的心愿得到实现、让孩子的想法得到认可、让孩子的梦想能够成真,这是“说话墙”的意义所在,也是一份承载教育民主的追求。

他们对围墙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彰显智慧的墙壁文化;彰显民主的墙壁文化。这堵墙需要与学生“互动”,这堵墙需要走进学生心灵,这堵墙需要真正意义上地会“说话”。这样,墙壁才会放射出温馨的育人光芒,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师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是,一块浸润校园文化的阵地:它适应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它适应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它的“说话功能”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它的“沟通功能”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架起了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它的“美化功能”渗透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呈现出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风貌,迎合了武宁路小学“开心、开放、开创”的“三开”校风。

二是,一架沟通学校社会的桥梁:武宁路小学作为首批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深知肩负的社会责任,立足践行对社会的教育承诺。“说话墙”承担起了向社会放大儿童心声,向社会彰显校园健康风尚,向社会传递教育“正能量”的职责。路人在它面前的每一次驻足,都是它发挥沟通学校社会的桥梁作用的完美实践。




报告人范玉芬

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