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综述
作者: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0年8月9日

教学科研——4-12-33-2

综述

2016学年起,上海在小学阶段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将“等第制”评价从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取代传统的百分制,淡化具体分数,使用“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进行“等第+评语”的评价形式。各学科的评价,也将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维度展开,凸显对学生的激励。这意味着:孩子学得好不好,不再由分数来说话。

从2013年9月,学校就进行了试点,在肯定“等第制”评价的积极成效的基础上,老师们也感到“人工”的记录、敲章带来的不便。于是学校与晓信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始研发基于多维度的大数据的评价系统。

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市教委教研室出台的《小学中高年段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包括之前已经出台的低年级评价指南。并依据评价指南里,各学课的课程标准分解成的多个维度,基于课程标准,结合本册教材,制定单元的评价指标。

所有的量表,均在系统后台导入,然后呈现在学校统一下发给教师的手机界面上。教师课前只需点开校园智能评价的APP,找到科学、点击班级、评价的单元、评价的维度,就可以在课堂上随机观察,对准学生桌角上的卡片,扫一扫,评价就完成了。评价启用“课堂+课后”结合的评价模式,其目标指向、评价功能也不相同。课堂上主要给予表现积极的学生,突显激励作用;课后分批评价每一个孩子,落实单元观察点。

传统的评价方式正在武宁路小学的课堂上发生改变:

1、课堂更“活”了

2、观念更“新”了

3、评价更“实”了

在实施一阶段的评价后,有家长觉得,没了分数后,就很难知道自己孩子在班级中的排名。因此,我们认为家长的观念也需要逐渐转变,等第制评价的推出正是淡化“分分计较”的排名竞争。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家长在实施等第制评价过程中,尤其是在使用评价系统后,依据大数据的直观呈现方式,更关注那些对孩子成长而言更为重要的习惯和素养。

同时,我们会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如:各学科指标描述的D等级,是否需要;如果保留,使言语的表达更有温度,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完善评价体系(能针对性生成学科素养指导建议);优化管理机制,制定《武宁路小学智慧评价平台操作指南》,为《武宁路小学智慧校园评价系统设计与实施》项目研究积累案例。

此外,我们积极参与数字教材、上学课程学习包的教学试点,创设了教学微视频的资源库,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疫情期间,全体教师能积极学习新技术,老师们通过教研攻坚、个人自修等方式开展课前准备。武宁的每一位教师从信息技术、教材解读等多维度修炼内功,为空中课堂的教学质量保驾护航。